东安会馆简历
东安会馆是新加坡历史悠久的华人宗乡社团之一,它创立于1870年,是祖籍中国广东东莞宝安两县移民的地缘组织。从创立迄今,伴随著新加坡从殖民地时代到独立建国的社会变迁与发展,东安会馆己走了近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历程。
发展史
与其他新加坡华人宗乡社团一样,会馆的最初宗旨是为了照顾到南洋求生的同乡。 在二战前会馆会员,大多数是生活在牛车水的一群劳动妇女。他们大多从事女佣、建筑、剪树胶片(树榕妹)以及小贩等工作,生活清贫而节简。除此之外,会馆也在1923年内设立相当于初级小学的东安义学。成员子弟可以在此受免费的华文教育。该校在日占时期一度停办,战后才得以重开。
新加坡独立后,讲英语定位为官方的语言。也因为这个原因,学生人数锐减;东安义校1964年奉政府指令停办。
战后随著会馆会务的恢复发展,1946年成立互助会。互助会的主要功能是为两邑年老同乡,办理身后殡殓事宜。会馆也在四十年代成立了粤剧团。粤剧团在保留和传承华族优秀文化的同时,也为同乡提供一个慰藉乡愁和消遣的去处。
东安会馆在还未搬迁现址(武吉巴梳21号)之前,于1919年自资建筑会所,是在二马路285号,而至1966年再进行扩建的;在这之前,因档案文献散夹, 无从查考有关历史。
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配合政府的政策,东安会馆积极开展各项活动:
第一: 社会教育、慈善事业。
颁发会员子弟学业奖励金。会馆从1972年开始举办此项活动,目的是发扬华人社会重视教育的传统,鼓励年轻学子努力向学,为国服务。颁发年老会员敬老贺岁金,体现对年老一辈的关爱之心。参与社会慈善救济事业。例如:汶川大地震,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。当时会馆也积极的呼吁会馆董事和会员奉献爱心,捐款救灾。
第二: 推动和发展新加坡东莞商会。 进入90年代后,老会员开始减少,会馆不得不积极寻找年轻人来参入管理层。2003年东莞市领导向会馆提议建立一个商会,来促进两地经贸交流。于2003年3月, 新加坡东莞商会正式成立。